氢能行业分析;我国氢气行业产能为2459.86万吨,同比增长2.45%。
2022年06月14日
目前,中国氢气主要来源于灰氢。《中国氢能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展望报告》显示:蓝氢基于生产成本低、技术成熟等优势,作为一种“过渡清洁能源”现阶段正在推广应用阶段。未来,氢能产业要真正成熟,产氢方式必须从灰氢、蓝氢过渡到绿氢。在这个过程中,突破关键技术,降低制氢、储能和运输成本非常重要,这也是当前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从技术上来看,虽然中国氢能发展的技术在不断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关键技术上仍有差距,需要加速突破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装备。特别是储能技术有待进一步开发。将波动性、间歇性的风能、太阳能转换为氢能,具有零排放、零污染和可持续的优势,是理想的制氢方式,但电解槽、膜电机、膜材料等关键技术却有待突破。
同时,氢能的生产、运输、应用等也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链企业主要分布在燃料电池零部件以及应用环节,氢能储运及加氢基础设施发展薄弱。储运方面,氢气主要以高压气态、低温液态等方式存储和运输,未来气态、高压、液体、固态储氢各种技术需要齐头并进;加氢站方面,数量少、匹配不均衡,供需体系还不完善。
受全球气候变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不断消耗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正向低碳化转型。国际社会对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重视,许多国家已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领域,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与常规能源的清洁低碳化将是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主流方向。到2025年新建光伏项目的发电成本将较新建煤电低三成以上,在成本竞争优势的推动下,全球光伏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从2018年的2.4%提高到2050年的24%水平,届时全球能源供给将全面开启“太阳能时代”。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全球能源转型:2050路线图(2019年版)》的预测数据,205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达到8519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