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仪市场分析:我国质谱仪市场规模达到160.75亿元
2025年01月08日
我国质谱产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了配合国内核工业的发展,在朱良漪教授的主持下中国第一台同位素质谱仪于1963年北分厂研制成功。但是,由于经济落后等原因,1965年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我国质谱市场基本被进口仪器所垄断。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质谱等相关技术,这时候中国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国际竞争中仍处于十分弱势的地位。行业的快速发展开始于2004年,当时许多技术专家留学归国创业,形成了目前我国质谱行业的竞争格局。但总体上来看,我国现有的主要企业产品仍以光谱仪、色谱仪为主,质谱仪的研发尚处于早期。
伴随着我国各行业对分析检测技术需求的大幅提升,以及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分析仪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速发展。
质谱仪器是通过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进而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分析仪器,质谱分析技术在近年来广泛地应用在环境检测、地球科学、材料科学、食品安全、临床检验、药物与毒物、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应用层面也包罗万象。
我国质谱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内厂商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追赶国外厂商的步伐加快,因此,近年来我国质谱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行业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质谱仪市场规模为91.89亿元,2021年达到160.75亿元,同比增长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