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合成材料市场分析:中国合成橡胶产量为811.7万吨 同比增长9.72%

2024年01月03日

  人造材料又称合成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其特质与原料不同,如塑料、合成材料等。

  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类。主要的合成树脂包括: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ABS树脂等。合成纤维,最早是在改造天然纤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合成纤维中,绦纶、锦纶、月青纶、丙纶、维纶和氯纶被称为“六大纶”。合成橡胶也是从模仿和改造天然橡胶开始的。合成橡胶主要包括: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和丁基橡胶等。

  我国合成橡胶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部分产品品质和装置规模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半年我国合成橡胶供需两方面受到冲击,下半年受市场回暖、价格降低、出口退税等多重因素影响,产量逆势上扬。中国合成橡胶产量为811.7万吨,同比增长9.72%。

  受益于下游需求的推动,我国企业纷纷投产,产能持续提高。目前我国合成橡胶行业产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产能占比达到66%。另外,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也有产能分布,分别占比15%、11%、8%。但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不断扩产,导致产能过剩现象严重,这需要企业、行业和政府共同发力,盘活闲置产能,减少资源浪费。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纤维、合成橡胶、黏合剂、涂料。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统称为化学纤维。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号称20世纪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例如眼镜、轮胎、车窗等。可以说,高分子合成材料与钢铁、木材、水泥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中四大基础材料,是现代工业、农业、信息、能源、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海洋等国民经济多个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

  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合成材料制造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进步明显,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受益于下游塑料制品行业、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涂料等行业快速发展,合成材料多年来保持高速度发展。在我国经济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

  据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2023-2027年合成材料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经济仍然保持稳步增长,内需仍然在支撑商品市场的需求,电子通信、汽车、建材、办公器材、生活用品等下游产业将拉动合成材料需求快速增长,预计合成材料行业在未来依然会有较快增长。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开发出一种全新人造材料,这种全新人造材料是利用多向晶格,并结合智能3D打印技术制成,其强度增加但质量依旧较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2050年零排放的目标,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公布了英国“绿色产业革命十大行动计划”,将停售汽、柴油汽车的时间提前到了2030年。

   根据这一计划,英国将发挥传统海上风电优势,在未来10年里将风能装机容量翻两番;大力发展碳捕获、使用和储存技术,帮助那些难以脱碳的产业得以持续发展;在未来4年投入5亿英镑促进电动汽车电池的研发和大规模生产等。环保问题受国际共同关注,近年来,国际号召世界各国减排节能,营造良好的地球环境,保障新鲜的空气质量。

   未来我国合成材料行业要加强合成纤维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链的优化整合力度、实行差别化发展、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建立和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促进合成纤维持续健康发展。应优先依托现有优质企业进行扩大产能和增加品种,向系列化产品、规模化经营、大型化装置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国际竞争力,其次可在接近原料和市场的地区适当建设新装置。

   1、优势

   国内的合成材料需求量非常的大,还有欧洲、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地区进口我们的合成材料制品,现在世界的硅橡胶制品中心已经转移到了我国珠三角地区。合成纤维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2、劣势

   生产工艺流程长,助剂种类多,原材料要求高,过程控制难度大,差别化率有待提高。原油价格的过度波动、原料国产能力严重不足、相对薄弱的研发能力、行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对外开放的冲击等问题。

   3、外部环境机会

   加强合成纤维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链的优化整合力度、实行差别化发展、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建立和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促进合成纤维持续健康发展。应优先依托现有优质企业进行扩大产能和增加品种,向系列化产品、规模化经营、大型化装置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国际竞争力,其次可在接近原料和市场的地区适当建设新装置。企业应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发展“绿色”产品,节约能源,推广节能、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新流程,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4、外部竞争威胁

   未来市场对合成材料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要求将进一步提升,比如在欧洲、美国的轮胎标签化,对我国合成橡胶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版权所有 ©2021-2030 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5091号-1 服务热线:400-117-6689 电子邮件:baogao@cnii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