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信托行业分析:信托行业利润总额583.18亿元 下降19.79%

2023年09月21日

  信托(英语:Trust)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信托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信托业务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当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托人,受信于人的受托人,以及受益于人的受益人。

  信托财产是指通过信托行为从委托人手中转移到受托者手里的财产。信托财产既包括有形财产,如股票、债券、物品、土地、房屋和银行存款等:又包括无形财产,如保险单,专利权商标、信誉等,甚至包括一些自然权益(如人死前立下的遗嘱为受益人创造了一种自然权益)。

  在去通道、资金运用脱虚向实、业务回归本源的监管约束下,信托资产延续了负增长态势。从信托公司年报披露信息来看,各家对于事务管理类信托的认定标准存在差异,部分信托公司的事务管理类信托与被动管理型信托等同,部分信托公司的事务管理类信托与主动管理型信托交叉。但总的来说,主动管理业务占比逐步抬高,主动管理资产规模增长至42%。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信托行业利润总额583.18亿元,下降19.79%,疫情影响和信托行业的转型压力也由此可见一斑。而在整体在转型过程的信托业中,从已完整披露年报的61家公司的业绩数据来看,信托行业分化明显:平安信托、中信信托、华能信托、重庆信托、五矿信托位居行业前五位形成行业头部集团,加上净利润超越20亿的华润信托、光大信托、建信信托,组成信托行业的第一梯队。纵观第一梯队成员不难发现,其从综合实力、资本实力、主动管理能力、经营业绩的持续性等方面,都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利润总额方面,平安信托、华能信托、重庆信托位居前三,显示三家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强劲,分别为82.03亿元、50.06亿元和49.83亿元,占行业利润总额的14.07%、8.58%和8.54%,其他行业头部公司也均位列前茅。

  信托业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当代信托行业最早伴随改革开放萌生,对于弥补我国传统单一的银行信用的不足,利用社会闲置资金,引进外资,拓展投资渠道,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产权制度的多元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委托他人管理和处分自己的财产势在必行,信托“一法两规”的颁布将为信托业的健康发展奠定法制基础,据初步统计,仅一季度市场已经推出了四十几个信托产品,吸收信托资金逾70亿元。同时,证券市场基金作为一种标准化和典型的信托产品已经为人们日常生活所熟悉。

  据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2026年信托行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1979年至2007年间,中国经济转轨,融资需求旺盛,银行功能单一,难以满足社会各层面融资需求。中国信托业开启了信托投资时代,信托业务呈现多样化特征,“类银行”和“类证券”业务均有涉及。其间,信托业历经6次大整顿,初步建立信托业基础监管体系框架,推动中国信托业进入下一个阶段。

   2008年起,随着“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出台,银信合作时代拉开序幕,信托业被赋予“银行贷款的补充”的使命,促使信托业发展迅速,信托资产规模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然而,金融机构套利需求兴起,部分信托公司因其制度的灵活性而成为金融机构套利的通道,伴随着信托资产规模高速增长的是整个信托业“虚胖”。

   目前,我国信托业的规模仅低于银行业,现已成为第二大金融子行业,其稳健发展对于我国经济金融稳健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资管新规还要求金融结构实施净值化管理,以缩窄固定收益和保本等理财产品的发展空间。随着通道业务的退出,信托公司的经营模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由传统的代人融资转向资产管理,既要对已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专业分析,又要根据公司自身风险防控能力和定位细分市场,开展专业的资产管理产品和制定相关管理政策来维护资金端的业务需求。

   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一是聚焦差异化,二是综合全面发展。基于信托公司的业务范畴,聚焦差异化可以形成四类商业模式,分别是私募投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和服务信托,综合全面发展则是打造上述四大业务范畴的组合,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而在金融科技时代背景下,这些转型的方向、商业模式与金融科技的应用密不可分。


版权所有 ©2021-2030 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5091号-1 服务热线:400-117-6689 电子邮件:baogao@cnii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