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汽车贴膜市场分析:球汽车贴膜市场规模将下降到1096亿美元

2023年09月02日

  汽车贴膜(Auto foil)就是在车辆前后风挡玻璃、侧窗玻璃以及天窗上贴上一层薄膜状物体,而这层薄膜状物体也叫做太阳膜或者叫做防爆隔热膜。它作用主要是阻挡紫外线、阻隔部分热量以及防止玻璃突然爆裂导致的伤人等情况发生,同时根据太阳膜的单向透视性能,达到保护个人隐私的目的。此外,它也可以减少车内物品以及人员因紫外线照射造成的损伤,在某些层面达到节省燃油消耗的功效。

  车贴膜已发展到第四代产品。第一代汽车太阳膜,是熟称的“染色膜”。在一层聚酯膜上喷涂染色剂以达到隔光隔紫外线的效果,这种太阳膜安装简单,遮光好,但不防热,容易褪色脱胶,使用寿命低。第二代是金属反光膜、也有人称它“防爆膜”。这种太阳膜通过在聚酯层喷涂铝、钛等金属提高了防爆功能,隔热功能也有改善,但是高透光的时候低隔热高隔热的时候低透光。第三代是汽车太阳膜是“吸热膜”。隔热防晒性能良好。更重要的是:防爆性能增强后,而且车膜比较薄。通过在聚酯层喷涂吸热剂已达到很好的隔热效果,但是寿命低、性能在使用一两年后会减退。

  我国作为世界目前最大的汽车贴膜市场,我国汽车的贴膜率达到了85%-88%,欧美国家处于安全、消费习惯和法律法规的规定,汽车的贴膜率要低于我国。综合来看,全球的汽车贴膜率约在80%左右。根据汽车贴膜率和均价测算,全球新车汽车贴膜市场规模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全球汽车贴膜市场预计将为351亿美元。同时,全球平均汽车贴膜使用率为10年。全球汽车市场贴膜市场规模为新车汽车贴膜市场规模与旧车置换汽车贴膜市场规模相加,由此初步估计,全球汽车贴膜市场规模将下降到1096亿美元。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疫情导致全球的新车产量与销量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从而导致汽车贴膜市场规模下降。

  我国汽车贴膜行业真正形成市场才十几年,行业还处在快速发展期,汽车贴膜行业的消费量也在不断上升。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汽车贴膜行业消费量为17567万平方米,同比上升4.1%。随着我国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可以预见未来我国汽车贴膜行业消费量将继续高速增长。

  随着我国汽车贴膜行业消费量的不断上升,汽车贴膜行业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汽车贴膜行业市场规模达到878亿元,同比上升10.72%。

  我国汽车贴膜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吸引了许多企业进入。根据数据显示,全国经营范围包括“汽车贴膜”并且存续及在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长,从5549家增长19656家,从增长率可以看出我国汽车贴膜行业的企业数量增长率近几年在逐渐减小。

  据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2026年汽车贴膜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全球汽车贴膜发展经历了5代的更迭,全球汽车贴膜行业的市场规模出现下降的趋势。从全球汽车贴膜的市场需求结构来看,主要有汽车厂商、4S店、汽车维修厂,汽车用品店、汽车美容店、汽车俱乐部,从市场的区域需求来看,亚太地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主要份额。同时,随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和日本等国家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增长,全球汽车贴膜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持续上涨。

   汽车贴膜越来越生活化,对于车主来说,隔热膜在增强私密性的同时,阻挡太阳直射,起到了隔热的效果。汽车贴膜中的主要产品隔热膜起源于1888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后,他将注意力转放在了研发电影上。研究中,他发现,颜色越深的电影胶片越能阻隔与吸收电灯所散发出的热量。于是,这个偶然的发现逐渐被后人所采纳,成为了隔热膜诞生的基础与起源。

   之后汽车隔热膜经过了5个时期的发展,分别是太阳纸、吸热膜、金属膜、现代金属膜和汽车陶瓷膜。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进普通百姓的家庭。特别是中国成功加入WTO后,汽车逐渐大幅度降价,更加刺激了我国的私家车的消费。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的汽车拥有量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随之而来的巨大的汽车售后市场汽车贴膜市场在中国发展成为将成为一个庞大的黄金产业。

   虽然如今汽车贴膜市场当相对混乱,但在这个汽车逐步成为人类代步交通工具的时代下,汽车贴膜市场的前景确是不可限制的,尤其汽车防爆膜的发展更是不可限量,人生安全是法律条例所保护的第一条款,而且人生安全是每个最重视的权利,由于汽车玻璃爆炸、破碎而是人生安全受到威胁的实例时有发生,更有“空中飞鸟撞碎高铁玻璃,乘客被迫转乘列车”事件等等。在这个汽车事故横飞的时代,汽车贴膜能够有效的降低事故的发生频率,况且随着社会体系的完善,汽车贴膜市场一定会越来越步入正轨,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版权所有 ©2021-2030 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5091号-1 服务热线:400-117-6689 电子邮件:baogao@cniir.com